一塊光滑的青石板,兩個深深的馬蹄印,也許承載了一段千年的記憶?,F(xiàn)在,這塊青石板正靜靜地躺在碧雞鎮(zhèn)長坡村排聯(lián)村小組村民夏正榮家的院子里。發(fā)現(xiàn)這塊青石板的是《華夏人文地理》雜志社特邀記者曹黎明。
昨天下午,曹先生帶著記者來到夏正榮的家里。
青石板勾起老人的回憶
夏正榮說,大約在半年前,村邊的石板路鋪成了水泥路。為了留作紀念,在修路期間,他和妻子及女兒將離家不遠處的一塊青石板用推車推回了家。
這塊青石板周身光滑,長約1米,寬約50厘米,兩個大大的馬蹄印集著一汪淺淺的水。這塊石板喚起了夏正榮兒時的記憶。

63歲的夏正榮記得,他曾見過一本老舊的云南地方志上有記載,這條被村民稱作“馬路”的青石板路已經(jīng)有2000多年的歷史。
在沒有出現(xiàn)現(xiàn)代交通工具的年代里,這是一條名副其實的“馬路”——常年都有各種著裝怪異、操著本地人聽不懂的語言的馬幫來來往往。夏正榮的記憶中,這條馬路可容兩匹馬并行通過,來自大理、西藏、波斯、印度等地的馬幫每天都從此經(jīng)過,“那些印度人看上去黑黑的,盤著大大的頭巾,有的還背著火槍,胡子拖到胸口那么長?!?/p>
一旦有馬幫經(jīng)過,夏正榮就會沿著馬幫走過的路撿馬糞當肥料或點燃熏蚊子。經(jīng)過村子的馬幫有時會在村里稍作休息,夏正榮通常會用家中的蠶豆、苞谷換取來往客商的茶葉、針線等,“大家語言不通,靠比劃溝通?!?/p>
現(xiàn)在新修的水泥路已將當年的青石板路完全覆蓋,唯一還能看出石板路痕跡的是連接排聯(lián)村和長坡村二組的一段鄉(xiāng)間小道。小道上鋪設著砂石,隱約可見馬蹄印。
在長坡村二組,一間破舊的土房被村民們稱作“馬店”。70歲的張玉英大媽記得,從她記事以來,這間馬店就存在了,相當于現(xiàn)在的旅館,是村子里一姓張的人家開的,“大理人會在這里拴馬、住店,而那些穿著古怪的人只會把馬拴在馬店,人卻住在外面?!?/p>
昆明的茶馬古道?
對于老一輩人所說的“馬路”,村里的年輕人大多都不知道。曹黎明在這個村子住了3個月,挖掘這條“馬路”的歷史。
他從村民口中所稱“村子有2000多年歷史”來判斷,這個村子應該出現(xiàn)在秦昭王時期。當時李冰在修建都江堰時,還建了一條從宜賓經(jīng)昭通入昆的五尺棧道。他推測這條路應該就是那個時候修建的。
據(jù)曹先生考證,這條路是滇西入昆的唯一必經(jīng)之道。四方客商從大理入昆,換購物資之后返回大理,分別向南、北行走,向北進入麗江、西藏、印度,向南進入越南、緬甸,“元朝時馬可·波羅進入昆明時也是從這里經(jīng)過的?!?/p>
曹先生認為,這條“馬路”在現(xiàn)代交通工具出現(xiàn)以前,作為滇西乃至東南亞地區(qū)入昆物資交易的大動脈,可謂真正的茶馬古道。滇西鐵路、滇緬公路開通后,這條路的物資運輸功能逐漸減弱。到成昆鐵路開通,這條路才最終失去了茶馬古道的功能。再加上昆安高速公路的開通,基本很少有外人會闖入這個平靜的村落了。“這條路在那個年代相當于現(xiàn)在的昆安高速公路,滇西客商入昆不經(jīng)此道,則別無它途。人們只知道大理、麗江有茶馬古道,殊不知昆明也有一條茶馬古道,只不過已經(jīng)逐漸被后人淡忘了?!?
相關熱詞:
延伸閱讀:
· 茶葉湯色常用的品茶術語05-05
· 由法國葡萄酒想到云南普洱茶01-22
· 話說茶膳01-25
· 古代茶圖(之一)05-19
· 齊白石《煮茶圖》02-12
微信公眾號:puersir;
茶中網(wǎng):www.lnlijun.com
普洱茶知識交流請?zhí)砑觽€人微信號:chanchadashi

古樹茶,普洱茶,紅茶,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,或點擊囤茶優(yōu)選商城進入購買。國家級制茶工程師,國家一級評茶師-陳財嚴選推薦。
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:435121